行业资讯分类
精心点染绿意妍——平陆运河打造“绿色工程”见闻

  8月21日,记者登上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天骅”船,远眺钦州茅尾海,连片的红树林,沿着海岸线形成一道屏障,抵御着海浪对堤岸的侵袭。

  海水退去,栖息于红树林的白鹭、鱼、虾等,纷纷“登台”,渔鹭翔集、海天一色的绿色画卷,徐徐展开。

  “围绕打造‘绿色工程’的目标,我们在实现最优生态保护、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低碳绿色发展上狠下功夫,将运河建设为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的绿色运河。”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介绍。

  平陆运河途经全国第二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何俊辉介绍,红树林素有“海洋绿肺”的美誉,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全线公里防污帘阻挡悬浮物,对施工区域毗邻的红树林进行原地防护。同时,开展红树林就近移植和异地恢复施工,共移植红树9572株、种植红树27.5万株。

  “项目还成立了红树林保护专班,每天实地巡护,定期组织无人机航拍,密切关注红树林环境变化。”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平陆运河航道15标项目总工何晓文说,除了实施防污措施外,项目部还定期对红树林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红树林根茎叶上的污垢。同时,配合钦州市林业局开展红树林虫害防治,共同守护好这一生态系统。

  目前,已完成14490亩的红树林清洗,完成2340亩的红树林病虫害治理,受虫害影响的红树林已重新返绿。

  开工前,项目对施工红线米范围内蚝排、蚝桩组织迁移,减少施工对周边牡蛎的污染,并积极与当地蚝农对接沟通,优化施工工艺,提前做好管线的布设,使排泥管线避开蚝区。

  “我们对航道的牡蛎天然种质资源进行异地迁移保护,与专业公司合作,历时35天,采集牡蛎总量20771个,养殖在龙门大桥附近海域,保持野生牡蛎亲本成活率达90%以上。”何晓文说,为应对低温及大雾影响,项目部还设置增氧机促牡蛎生长。

  在平陆运河青年枢纽,还有一项不寻常的工程:为这片流域的“原住民”——鱼类,搭建一条中断65年的“回家之路”。

  1959年,为解决茅尾海海水倒灌、无法饮用的问题,当地修建了青年水闸,在拦截海水的同时,也导致浦绒鳌蟹、鳗鲡等失去了洄游迁徙的路径。

  “这是国内首座供浦绒鳌蟹、鳗鲡等的专用鱼道。”中交四航局平陆运河青年枢纽项目部总工刘飞介绍,在深入了解当地鱼类生活习性后,为满足流域内不同鱼类的洄游需求,他们打造了一条约480米长的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鱼道。

  “鱼道进口设在电站的尾水处,利用流速吸引鱼群。今年9—10月,鱼道将进行使用测试。”看着钦江水流淌在鱼道上的120个池室里,刘飞欣喜地说。

  不久的将来,透过观测站水下玻璃窗,可看到鳗鲡、河鲈、浦绒鳌蟹等沿着这条鱼道,洄游到65年前它们的“前辈”栖居的地方……

  站在马道枢纽观测平台向下望,60多米深的基坑内挖掘机有序作业,工程车往返运输土方……世界最大内河省水船闸枢纽正展露雄姿。

  两年来,数千名工人在这里开山劈岭,已经开挖了3769.9万立方米的土石方。

  平陆运河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达3.39亿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船闸的开挖量。

  “马道枢纽设立5个土石方综合利用区,综合消纳利用土石方,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中交二航局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负责人黄海波介绍,项目遵循“应剥尽剥、应存尽存”原则,实施表土剥离和分类规范存放,表土一方面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另一方面用于航道边坡覆土绿化。

  “你看,边坡上长势喜人的青草,有剥离表土的功劳。”黄海波指着马道枢纽高大的边坡说,按照“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化一级”的要求,实现了绿色工程资源再利用。

  “你脚下踩的,也是‘运河土’。”漫步马道枢纽产业园区,黄海波告诉记者,产业园区由636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回填而成,项目部正积极推动钦州市糖料蔗智慧农业示范园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糖料蔗良种繁育及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将回填后的200亩土地提前移交至地方,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表土剥离和土石方综合利用,我们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耀飞介绍,运河工程土石方综合利用,从抬填造地、园区回填、矿坑修复、吹填造地、绿色建材等七个方面推进综合利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运河全线抬填造地涉及的堆存场占地面积约2.96万亩,预计消纳利用土石方1.67亿立方米,新增耕地10548亩。

  “不仅要建,还要建得比旧桥好。”广西路桥集团平陆运河桥梁项目联合党支部书记张健说,钦州城区平陆运河6座保通桥已全部建成通车。设计时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保通桥比旧桥宽阔平整,并专门隔出了非机动车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交通拥堵情况。

  金海湾大桥拆除后产生的固废混凝土及骨料,经专门加工处理后用于路基回填、涵背回填、路基处置、再生骨料等,预制梁、墩柱、盖梁经处理后用于制作施工地锚构件,固废资源实现“再就业”。

  “南珠大街跨江桥旧桥目前暂未拆除,在利用旧桥进行新桥主桥拱肋吊装施工后,项目对旧桥进行保护性拆除,将保留部分结构作为钦江一桥的遗迹,以作纪念。”张健说,全线开展桥梁绿色拆解,将结构材料分级再利用,累计消纳再生粗骨料276吨。

  沿着马道枢纽往横州方向前行,6月29日封顶的平陆运河首座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正在进行陆域回填施工。

  作为平陆运河南宁段唯一一座水上“补给站”,其布置了3个5000吨级泊位,1个5000吨级加油泊位,航标工作船、航道测量工作船、工作船等3个工作船泊位。

  “新福水上综合服务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有效解决了船舶的过夜、靠泊、补给、船舶污染物接收等问题。”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业务经理钟林斌介绍,在满足船舶与船员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依托新福镇等周边有利设施条件,拓展与货物运输、船员文化、行业管理等有关服务功能,提高了内河运输的整体效率。

  “绿色设计是绿色发展的源头和第一环节,项目将通航、治水、复绿、造景、循环等理念贯穿于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程耀飞说。

  ——推进清洁能源走廊项目建设,在三大枢纽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设计装机容量4653千瓦,年均提供504万千瓦时绿电,预估每年节约标准煤消耗量1539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108吨、硫氧化物排放量31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吨。

  ——复建青年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2兆瓦的水电站已完成土建施工,年均提供1303万千瓦时绿电。

  ——采用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投入12台纯电动渣土自卸车及混凝土搅拌车,并设置1座换电站为纯电动渣土自卸车提供能源,与普通渣土运输车相比,每台纯电动渣土自卸车每年可节省燃油2.48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6.4吨。

  ——初步构建运河建设过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及碳平台核算系统,实现碳排放跟踪分析。

  “集团申报的首批100万千瓦新能源建设指标取得积极进展,岸电、充换电装置等设施设备正加紧建设,力争实现运河运行期能源基本自给,建设资源集约、降碳减污的‘近零碳’运河。”程耀飞对绿色运河的前景充满信心。

  2026年通航后的平陆运河,将着力提升运河船舶能效水平,大力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推动使用LNG船舶、电动船舶、氢燃料动力船舶,因地制宜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温差能等清洁能源,减少运营期碳排放。

  平陆运河沿线繁忙的施工现场旁,山岭边坡的植被生机盎然,鸟鸣声声入耳,红树林绿意葱茏,白鹭翩翩起舞……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运河、幸福运河初见雏形。

Copyright © 2012-2018 平博·(PINNACLE)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09451号-1